BWIN·必赢主页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

Library

暑期图书推荐(二)
来源: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01

图书推荐

书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我们知识的源泉。如果生活中缺少了书,就会减少很多乐趣。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暑假是读书充电的好时机,

今天为大家推荐十本好书,希望能在炎炎夏日给大家带来智慧与心灵的收获。

《三体》

刘慈欣


索书号:I247.5/3562    典藏书库:一楼西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11月出版。2019年,列入“新中国70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三体》具有深刻的社会意识,小说中逐渐浮现出的“宇宙社会学”,纠结在制度建构与人性道德的冲突之上,实际上也更为直接地将“中国经验”的难题投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之上。可以说刘慈欣构思的“三体世界”尽管有着上亿光年的时空,其实却并不遥远。正是以现实情景为基点构想出的《三体》的宏大世界,明确地建立在“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的道德追问之上。刘慈欣着力去写的还有“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这两种假想条件放在宇宙背景中,看似是空想,却深深地扎根在人被卷入历史困境时的切身境况之中。《三体》中多次写到生死攸关的抉择时刻,关系到文明的兴亡、人性的存灭。这些时刻映现出与作者和读者都面对的现实历史息息相关的道德困境。《三体》跌宕起伏的故事线索,是人类一次次凭借理想和理性为保存自身作出努力,最终“歌者”来临,黑暗森林打击到来。但刘慈欣让程心一直活了下去,她成为三体和地球文明的最后幸存者之一。这个存亡攸关的宇宙史诗之中,整个物种和世界的灭亡,与一个人的保存构成了平衡。

《菜根谭》

洪应明


索书号:B825/33     典藏书库:一楼东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菜根谭》一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书中不囿于一家之见,而融儒、佛、道三家思想于一体,以儒家的入世思想为经,佛家的出世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为纬,从提高人的素质和品位入手,形成了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其语言精警、文辞隽永、含义深邃、易懂好记。

全书蕴含着“方以智,圆而神”的处世哲学:“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在“花浓柳艳处”“著得眼高”,在“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正是因为《菜根谭》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诫箴言书;也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此书能够流传海内外,长盛不衰。

书中作者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当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索书号:C912.64/9      典藏书库:一楼东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本书是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传世杰作,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入选201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的改变世界的20本书。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

在书中,勒庞运用手术刀般的精确手法描绘了被集体潜意识催眠的民众,这个群体具有摧枯拉朽的破坏性力量,也能在废墟之上一夜建立新世界。它解释了二十世纪的人类苦难,也带我们亲身经历了二十一世纪的舆论威力和消费狂欢。该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深入透视了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该书尽管语言辛辣,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感受到天才般的洞见,从而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当今的社会现象。

《古诗源》


索书号:I222/7   典藏书库:一楼西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代以前的历代诗歌选集。这部书选辑了先秦至隋朝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余首,分十四卷。这是一部带资料性的选本,收录作品较为广泛,唐代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而且还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民歌谣谚,内容比较丰富,可作为阅读研究古代诗歌的参考。

编者宗旨在于探寻诗歌之源,故取名《古诗源》。他认为“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于是,他“溯陈、隋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猎其华,而亦不废夫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虽然编者意在复古,通过选诗、注诗和评诗阐扬“诗教”,倡导“风雅”,表现了陈旧保守的诗学观念,但从其选诗标准来看,其艺术见解比较高明,客观上也体现了诗歌发展的真实面貌。

《宇宙》

卡尔·萨根


索书号:P159/12         典藏书库:二楼后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霍金、阿西莫夫钦佩的科普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卡尔·萨根历时三年的精心创作。在书中,卡尔·萨根把宇宙的金丝银线编织成鸿篇巨制。揭示出天道有恒的茫茫宇宙中人类生存的奥秘。《宇宙》基本按照编年史描述人类从古至今的科学探索,让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开始惊心动魄的旅行。引导读者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认识当代最深奥的科学命题——自然的本质、世界的起源、生命的秘密以及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作者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以及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地外文明的探讨等熔为一炉而大放光芒,将科学话题与其他传统研究领域例如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和哲学穿插交织,阐明了读者为什么和如何拥抱科学与文化相关的所有途径。


在《宇宙》一书中,你不会感到科学边际的局限。科技的边际时时更新,但你关注的已不再是科技的边际,而是史诗般的科学探究对地球、对人类、对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已经脱离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对任何一代都适用。科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进程,永远没有终点。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能够在获得之后就不必进行任何科学追求。正因如此,世界才如此有趣。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索书号:B2/40      典藏书库:一楼东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冯友兰先生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现实的人生关怀。本书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小图推荐的译本是在冯友兰先生的指导下由他的学生涂又光译成,是唯一部由冯友兰亲自核定的译本,也是最权威的译本。是中国吉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


索书号:I712.45/240    典藏书库:一楼后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福克纳,约克纳帕塔世系的创造者,他执着于南方没落种植园家庭的崩塌之际的书写,那压抑的、狂躁的世界,弥散着陈旧与哀靡的气息,杂合着人物复杂的心理,叩问南方道德体系衰落的出路。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浓郁的地域风情,一如既往深沉、纠结、绵延的悲剧氛围,福克纳用大师级别的手法精心结构其一部雄伟之作。书中充满大大小小的隐喻,也隐隐约约透露一种原始的神秘力量,显示出文本的巨大张力。喧哗与骚动取自《麦克白》第五幕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呼兰河传》

萧 红


索书号:I246.57/13       典藏书库:一楼西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巅峰之作,多年的辗转流徙,让萧红难以有一个安宁的写作环境。到香港后,终于有了写完它的机会。194091日,《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上连载。此后四个月,边写边连载,萧红沉浸在对故土和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与怔怔思念中,同时也融入了她对人性和社会的审视与思考。小说于1220日完稿,27日连载完毕,萧红在文前注明:本书由作者保留一切权益。这种说明在报刊上十分罕见,或许源于《呼兰河传》脱稿之际,作者对这部心血之作的无比看重。

今天看来,《呼兰河传》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文长篇小说之一,2000年被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九。在时间的长河里,多少名噪一时的作品旋即湮没无闻,但《呼兰河传》却常读常新,召唤不同时代的读者与之对话。《呼兰河传》让萧红远远超越了她的时代。

《呼兰河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一抹凄迷的气质,一种卓异的风格,一种完全有别于中国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独特品格。优雅而任性、感伤而婉讽。文字间寄寓着一个无乡女子渴望回家的絮絮倾诉,包含着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对国民性的反思与批判。情感与理性的熔铸,让时年二十九岁的萧红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如此独特的存在,这个名字因其独创性的文字而不朽。而呼兰河早已成为且不断成为众多读者的又一处精神故乡。萧红,这流落异乡的呼兰河的女儿,以其对故土的想象性触摸,刺激了太多后人对呼兰河、对后花园的想象,不断传说她那坎坷、传奇而短促的一生。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索书号:I247.57/1817      典藏书库:一楼西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99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是第一部描述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

本书以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的第一人称方式叙事,由于叙述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形成了一种艺术个性更为鲜明的叙事视角。叙述者见证并亲历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人近百年的游牧生活及其最终的命运: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等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本书中充盈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生灵的关爱与体贴,对人的自然天性的礼赞与颂扬,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对宇宙生态平衡秩序和谐的祈盼与畅想。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


索书号:B502.43/4    典藏书库:一楼东厅借阅书库

推荐理由: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的伟大名著。《沉思录》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一位肩负重任,在困境中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的罗马皇帝在漫漫长夜中的内心独白。它教导人们要以坦荡的姿态面对人生,负起做人的社会责任,完善自我,帮助他人。在问世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它温暖和鼓舞了无数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曾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枕边,我可能读了有一百遍,天天都在读。